真正的收藏一定源自文化的层面——著名收藏家徐其明访谈

徐其明,特马开什么号董事长、著名收藏家。徐龙集团是我市一家以农业、工业、置业、投资、进出口五个领域为核心,以收藏为企业文化依托的现代化企业集团。

2011年3月26日,“中国古代瓷器艺术展”在中国国家博物馆隆重开展,展出的136件文物中,近100件来自慈溪收藏家徐其明的私人珍藏,主要是历代鼎盛时期宫廷瓷器瑰宝,分为青瓷、颜色釉瓷、青花瓷和彩绘瓷4个部分,展期一年。这近百件御瓷珍品,其中有70%为国家一级文物,90%以上从国外拍卖会上竞买而得,传承有序,全面展示了中华五千年光辉灿烂的文化。北京故宫博物院研究员、陶瓷界泰斗耿宝昌对展出的藏品及收藏家徐其明此举高度评价:“一流的陶瓷艺术珍品,件件精美,堪称绝佳。这是民间藏家给首都人民送来的厚礼。”

“中国古代瓷器艺术展”是国家博物馆在历时三年半的改扩建工程竣工之后重新开馆之际首轮推出的重要专题展览,也是国家博物馆首次与私人藏家合作举办展览,开启了民间顶级藏品走进国家最高艺术殿堂的先河,代表了民间中坚力量抢救保护文物意识的觉醒,向世界展示了华夏文化的源远流长和后继勃发的气象,实现了人类瑰宝共享的美好愿景,是一件震撼人心的文化盛事。

记者:正在国家博物馆展出的“中国古代瓷器艺术展”吸引了全球的目光,近百件御瓷珍品是您提供的,给我们讲讲有关的情况。

徐其明:作为民间收藏家,能够与全球最大博物馆、中国最高艺术殿堂——国家博物馆合作,并在此推出“中国古代瓷器艺术”展,不是兴奋的心情可以简单概括的,最重要的还是意义本身。因为这是国家博物馆首次展出私人藏家的藏品,表现出了国家级艺术殿堂的包容与开放,对民间收藏也是一种肯定和鼓励。此次展览的近100件展品是我近20年瓷器收藏中的一半,其中有70%为国家一级文物,90%以上从国外拍卖会上竞买而得,个个堪称“高精尖”,可以让广大观众在短时间内通过展品了解各个瓷器品种的演变过程,并深入理解其历史内涵,较全面欣赏到我国古代瓷器的艺术魅力。尽管要展出一年,但现在每天限量8000张参观券经常不到两小时就被预领一空,说明了大家对中国古代瓷器的热爱。

此次参与国博“中国古代瓷器艺术展”,是希望自己珍爱的私藏能更多地与公众分享,相信在国富民强的强大后盾下,今后将会有更多的国人收藏走进公众视野!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公司、私人收藏走进公立博物馆比较普遍,而在中国才刚刚开始。

记者:我们很好奇,您的那么多稀世藏品怎么跟国家博物馆合缘的呢?

徐其明:契机还要从几年前说起。2006年,浙江省博物馆有意展出我的藏品,在准备展览之前他们把中国陶瓷界泰斗耿宝昌老先生请了过来,耿老看了藏品后惊呆了,说简直不敢相信民间藏家居然拥有那么多明清官窑,特别是明代永宣两朝的青花瓷,数量及品级均远远高于省一级博物馆馆藏的水准!当得知是我的藏品后,他高兴地说:名至实归啊!因为他对我很了解,知道我收藏的准则是:“真、精、新、稀”,收藏集历史性、艺术性、观赏性、科学性、稀缺性于一体的艺术精品。

在展览复审的时候,耿老说这些藏品具备了故宫展览的品级,可以与故宫博物馆的藏品媲美,其中一部分藏品甚至填补了故宫馆藏的空白。要知道得到耿老如此高的评价是极为不容易的,因为北京故宫收藏了30多万件的珍贵瓷器,耿老每件瓷器都过目过,其中定为国家一级文物的也仅1110件。后来,耿老的弟子们都来浙江博物馆看过展览,因为如今的好东西太少了!但由于故宫博物馆原有建筑的局限性,再加上从来没有展出过民间藏品等多种因素,最后没有成功。

之后,正在筹备重新开馆的中国国家博物馆的馆长吕章申听说后通过有关人士跟我联系,我们一拍即合达成协议,最初是想办一个“宫廷艺术展”,通过两年的筹备和数十次专家会审,终于有了今天大家看到的“中国古代瓷器艺术展”。

私人藏品要走进公立博物馆其实非常不容易,需要专家的严格鉴定和审议,完全实行专家团的“一票否决制”,国博还邀请了国际顶尖设计团队策划布展,对场地、灯光、布局规划等反复论证,参考了国内外大量的数据资料,以确保藏品的品质和在万无一失安全保证的前提下,达到最好的效果。为此我们集团公司和国博方面花了近两年时间准备,当中付出的辛苦和努力是巨大的。毫不夸张地说,这次展览的整体乃至每个细节都达到了世界顶级水平,体现了我们泱泱大国的文化实力。

记者:民间藏品走进国家博物馆,您是第一人,把那么多价值连城的藏品送到公共博物馆展出担心风险吗?

徐其明:担心是肯定的。这也反映出目前我们国家在文物保护和交流方面的制度和法律的滞后。首先是没有保险,中国目前的保险业非常不完善,没有一家保险公司愿意承担这种风险。即使愿意,也只能承担极少的维修费用,但是对于文物而言,只是九牛一毛的补偿。而在国外,艺术珍品的保价是非常高的,赔偿也相对合理。

其次是文物的出入境问题,因为我的很多藏品是从海外拍得,从国外带到国内假如再运出去,根据目前的《国家文物出入境管理规定》,只有6个月的有效期限,而一个完整的展览从筹备布展到展览结束需要更长的时间,这也是国外的藏品很少来到中国交流展出的原因。不管这么样,我们和国家博物馆通过双方努力,竭尽所能控制风险,同时也承担着很大的风险,就是为了给全世界展示精美绝伦的中国瓷器艺术。

记者:您的藏品也曾经于2006年在浙江博物馆展出了整整一年多,让更多的人分享是您的收藏目的吗?

徐其明:我觉得收藏行为具有两重性:一方面具有社会性,人们通过对收藏品的审美欣赏和感官认知,体会出藏品所传达的历史内涵,解读出它们在特定时空所承载的文化密码。另一方面具有私人性,它通过人与物之间的无言交流,谛视默悟,使收藏者的个人修养得到提升和完善,精神境界达到净化和升华。收藏家举一己之力,搜罗人类珍品,达到回报社会又修身养性的作用,这正是收藏文化吸引我的独特魅力所在。

经常在国外的大型拍卖场上参加拍卖,我还有一个很深的体会,那就是过去的中国大陆在国际拍卖界可以说没有一点地位,国际上也不认可中国大陆有真正的收藏家。我们是瓷器艺术的发源地,我愿意尽我的绵薄之力和热爱中国传统文化的有志之士一起,打破和改变欧美和港台独霸天下的局面,正如部分外媒解读的“让国宝重返祖国被看作是恢复民族自尊心的方式之一”,展览既是展示又是有效的文化传播,所以哪怕承担很大的风险,我也认为值得!这也正是我愿意花那么大的心血和财力乐此不疲地去收藏艺术品的原因。

记者:您从什么时候开始收藏艺术品的呢?您如何解读收藏文化?

徐其明:我对收藏的兴趣始于上个世纪90年代初,当时余姚、慈溪周边高速公路开通,大量瓷器随着施工的进行而出土,令我对古董尤其是瓷器产生了浓厚的兴趣。1995年起,伴随着公司产品大批出口,日本、美国、英国等顶级博物馆成了我的必到之处。但是真正大手笔的投资艺术品,是在2000年左右。近20年的磨练和研习,我把它当成是收藏的必修课。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功”,收藏绝对不能急功近利!

中国有着几千年的瓷器文化,博大精深、渊远流长,厚重的文化值得我们尊重并亟需保护。我跟日本有长期的生意往来,日本人对于中国瓷器的热爱和迷恋真的很触动我。

所以真正的收藏一定源自文化的层面,将收藏定义在“器物”的层面一定会遮蔽收藏本身所具有的重要意义。现在市场上也有很多对艺术品的炒作现象,大多是物质的层面,仅仅是投资而已。收藏,其实不是个人行为,而是文化生态链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一种文化现象,通过与历史的对话发现能够佐证那段历史存在的证物,通过与当下的交流发现可以启迪未来的证物。收藏家是在做帮助历史,帮助文化,帮助民众留存下那些可以进入我们的心灵并留存在记忆中的功德性的事情。

记者:收藏那么多年,您有什么生动的故事可以跟我们分享?

徐其明:每一件精美的艺术品,既有丰富的文化传承,也往往承载着趣闻故事。我们常说缘分,人缘、物缘,皆如此,但是有了缘分还要努力把握,收藏就是这样。有几件藏品我是连着赶了60多小时的飞机抱回来的,特别来之不易。记得2003年9月的一天,我偶然得知美国纽约一家拍卖公司拍卖美国船王的遗产,其中一部分拍品还是慈禧太后赏赐与他的。激动的我和业内人士一商量,确定这是值得购买的官窑珍品,可是直到开拍的时间只剩30多个小时了!

马上出发!慈溪—上海—北京—纽约,我们日夜兼程地赶飞机,这在一般人看来,绝对是个疯狂的决定。飞机落地的时候,拍卖已经开始!去拍卖场的路上又遇到堵车!终于赶到了拍卖的酒店,来不及换正装,我慌忙抓起路上穿的便服往身上一套就冲了进去,然后举起牌激动地把自己想买的几件藏品一口气拍了下来。当时在场的全是欧美人士,大概有五六十位,齐刷刷地看着我,全傻了!因为欧美人在拍卖等重要的场合是非常重视衣着的,所以当时我的举动一下子上了美国《纽约时报》等主流媒体的头版,他们描述我穿着不得体的西装,兴奋地频频举牌……其实这是有原因的。后来经常会有媒体引用,让我很无奈,其实我自己本人还是很注意个人形象的。但是,能够买到心爱的藏品,我还是认为非常值得!回来的路上我一路小心呵护着把它们抱回家,又是30多个小时!

还有一件藏品则是几经轮回、失而复得。也是在2003年,我在法国一家拍卖公司的图录上看到有一对清乾隆松石绿地洋彩缠枝花卉八卦纹琮式瓶,是英法联军侵华时,当时的法军总司令从圆明园带回法国的。当我将要竞拍时,才发现由于我公司没有在他们国家备案就无法参加拍卖,失望的我只好看着心爱的藏品被人买走了。第二年,在香港苏富比的拍卖会上它又出现了,但是价格已经翻了三倍多,超出了我的心里预期,感慨之余,我再次忍痛放弃了。因为这是我拍卖的原则,哪怕再喜欢的拍品,也要坚持理性的价格定位,不一味追高、跟风。没想到金融危机后的2009年,它再次出现在我面前,在香港的佳士得拍卖会现场,我以契合心理预期的价格,如愿以偿地得到了它,后经业内权威、专业人士等一致认定,其为乾隆时期创制的洋彩瓷器之一。洋彩与珐琅彩齐名,早在乾隆时期即为乾清宫头等珍藏御瓷,且保存完好,堪称圆满,是目前已知唯一一对完整的洋彩御瓷,极为珍贵。

我的藏品,可谓件件来之不易。不仅因为自己对每一件藏品的纳藏耗费了大量心血、精力和物力,还因为用极为苛刻的“五性”鉴赏标准去遴选,从每场拍卖成百上千件拍品中最终锁定一两件,每一件背后都拥有着惊心动魄、甚至感人至深的故事,这是艺术品收藏赋予我的额外收获,我会用毕生去倍加呵护和珍惜它们。

记者:您的名字总出现在胡润排行榜和福布斯排行榜上,您的财富观是什么?

徐其明:藏百件传承有序的顶级艺术珍品、成就百年名企,一直是我人生孜孜以求的两大愿景!收藏事业需付出主业以外绝大部分时间、精力与物力,更需具备敏锐的分析与判断力,才能明辨乾坤,在不断高企的市场诱惑下把持住内心,修成正果。在一个急进的商业社会中,收藏道路上的这些修炼,无形中促进了企业的发展,两者相辅相成,受益良多。

我并不在乎什么样的排行榜,我更重视自己持之以恒对文化事业的投入。企业也是生命体,普通企业会随着时间流逝而烟消陨灭,而富有文化内涵的企业则能百年长青,虽经时间锻打却历久弥新,芳泽百世。故每个人对财富的理解不一样,社会财富除了可以有量化的物质标准还应该包括其文化和精神,于国家亦如此。希望自己对宋、元、明、清各鼎盛时期宫廷御珍的收藏留给社会和国家更多的是文化和精神财富,而不仅仅是物质上的。(转载自4月22日<宁波日报>"三江访谈"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