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电视台专题报道集团鳗鱼产业发展情况

2013年3月12日,浙江电视台钱江频道新闻007走基层系列节目专题报道集团鳗鱼产业发展情况,作为行业龙头企业,徐龙的产加销一条龙、农工贸一体化发展模式成为典型范例,新闻播出后,引起很大反响。

浙江电视台钱江都市频道是浙江省历史最悠久的省级频道。自1993年开播,在十三年时间里每天播出24小时,打造出大批实力栏目,拥有大量忠实观众。钱江频道是浙江电视台二套,通过有线、无线网络实现双重覆盖:全省11个地区的无线用户覆盖率达到100%;有线覆盖杭州、宁波、温州、嘉兴、湖州、绍兴、金华、衢州、台州、舟山、丽水各地市县,覆盖率达到99%。还向周边省份延伸覆盖,在全面覆盖浙江省的同时,部分覆盖安徽、江苏、江西和福建等周边省份。

《新闻007》是该频道名牌栏目之一,栏目本着“正义、勇敢、善良、智慧”之心,探究新闻来龙去脉,追问事件前因后果。通过深度报道,揭露事件不为常人所知的真相,剖析热点事件的成因和背景,作出栏目独立的判断,体现媒体的社会责任感。

新闻007记者就当前鳗鱼苗稀缺、价格上涨、养殖风险增加等问题采访了养殖户和龙山镇渔业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双方利用合作社这一平台,解决了鳗鱼养殖过程中成活率和生长速度下降、成本不断上涨等难题,促进了渔民的养殖积极性和信心;养殖户利用加入合作社这一渠道,双方共同承担成本及风险,从鳗鱼苗的前期养殖、深加工和销售形成了产业链条,收获时共同分成,渔民的利益有了充分的保证。

采访集团旗下旦晨公司时,负责人介绍说,通过精细化养殖、深加工获得了较高的附加值,现在企业每年加工鳗鱼1000多吨,产品主要出口欧盟、日本。面对鳗苗稀缺(东海鳗苗逐年下降)的局面,企业也在着手准备其他替代品。

记者采访徐其明董事长时,徐董对目前鳗鱼苗的捕捞前景表示了担忧:生态环境面临严重挑战,苗种从93—94年每年100—200吨逐渐萎缩到现在的40—50吨,每年下降的速度达10—20%。徐董说,由于鳗鱼苗是大自然神奇的产物,如今连大熊猫都能人工繁殖的科技下,有着“软黄金”之称的鳗鱼苗却不能人工孵化,面对资源越来越稀缺的现状,徐龙集团早在2000年就开始做订单农业,通过减少以前密集养殖的方式,来实现有限资源的最大化。通过现在的精细养殖,虽然养殖数量少了,但是鳗鱼的品质却提升了,利润也得到了相应提高。每条鱼的成本提高了,但因销售价格相应上升之后,完全抵消了由于种苗上涨带来的压力。

徐董表示,针对东海鳗苗数量逐年下降的趋势,企业也在着手准备其他的替代品,一是积极引进东海鳗苗以外的欧洲鳗苗、美洲鳗苗、菲律宾鳗苗;此外致力于其他产品的开发,比如利用花鳗进行深加工来弥补东海鳗苗数量锐减的空缺。

关于鳗鱼数量剧减的原因,有无应对措施等问题,记者电话采访了浙江省海洋水产研究所资源研究室主任周永东,周主任说,从浙江、上海,包括杭州湾、象山港、浙江南部的收购点来看,收购量为200万条左右,比去年减少了三分之一,而且这几年呈下降趋势。

周主任分析,成年鳗生长在淡水里,而产卵却在深海进行,因此海水污染、过度捕捞、气候变化成为鳗苗数量下降的罪魁祸首。他还说,因为鳗苗的人工繁育技术没有得到攻克,人为的苗种无法提供,更加突出了鳗苗稀缺的严峻性。

周主任提出了相应的对策:资源合理利用,相关部门尽快出台保护措施,对东部沿海捕捞船只、网数、范围、强度进行系统调查,得到鳗苗种群受破坏程度的数据,以此制定鳗苗保护规划。